金秋时节,稻浪滚滚,为学习贯彻《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》的相关要求,旨在引导学生崇尚劳动、尊重劳动,树立“劳动最光荣、劳动最伟大、劳动最美丽、劳动最崇高”的劳动观念,11月14日,素质教育部组织学生前往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万绥村,开展了一堂特殊的劳动课。
一批学生撸起袖子、戴着手套,手持镰刀、走进金灿灿的稻田,双手紧握稻杆卖力地打谷,全然不顾额头上的汗水,同学们把割下来的稻杆打捆,搬到打谷场,将打完的稻杆抱到马路边。
结束一上午的田间劳作后,网络203班的苏武把午饭吃得干干净净,他说:“平时搭配菜吃还不觉得香的米饭,今天配着萝卜干吃觉得倍香,总觉得端在手里的是自己半天的劳动成果”,此后几日,他每餐饭都下意识地吃完,这位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男孩将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之不易;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”这一古训铭记在心。
胳膊酸了,稻秆还是捆的不整齐,软件207班的赵程一度想放弃,在自己的咬牙坚持下,在同学们的帮助下,稻捆越来越整齐,让他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和团结的力量,他说“在今后的学习中,我也要多多坚持、不轻言放弃”。
现场的同学们纷纷表示,这是他们第一次体验收割水稻,不只是欣赏了乡村的美丽风景,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劳作的辛苦,水稻从育秧、打田、插秧、生长、抽穗、扬花、灌浆再到最终的成熟,每一道工序都倾注了农民辛勤的汗水。软件208班的沈小龙说“我想每一个职业岗位都有各自的价值和意义,农民伯伯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,他们在诠释着“中国梦,劳动美”的美好画卷,也希望自己以后能为家乡的建设发挥作用”。
“在稻田里开设劳动课,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学生,体验劳动艰辛、尊重劳动、热爱生活。”素质教育部党总支书记周彩根说,“小时候浪费一粒米是要被父母批评的,他号召大家要学会勤俭节约,要热爱劳动,时刻谨记‘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、幸福属于劳动者’。”(文:赵黎娜 摄影:孙旻煜)
相关图片: